首页 > 耳聋与遗传 > 浏览文章

耳硬化症的基因学研究

(作者:佚名   日期:2021年09月09日   加入收藏 )

早在1861年,Toynbee即认为此病有遗传倾向,Korner(1905)报道了该病的家系调查(转引自参考文献9)Albrecht首先报道耳硬化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转引自参考文献10)Larsson[11]提出可有不完全的显性和隐性遗传,Hernandez-orozco[12]根据对70个先证者的调查,提出由显性X连锁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两种基因互相作用决定其外显率。自1998年以来,国外文献陆续报道了五个耳硬化症遗传基因座位(OTSC1-OTSC5),定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上,分别是15q25-q267q34-q366p21.3-p22.316q21-q23.23q22-q24。此外,HLA基因和COL1A1基因也与耳硬化症遗传有关。

3.1 OTSC11998Tomek[13]发现的第一个耳硬化症相干基因座位。通过对印度一个家系的分析,确定了基因定位在常染色体15q25-q26区域,用多点连锁分析,Lod值为3.4。进一步连锁分析将其邃密定位于FES(远着丝粒点)D15S657(近着丝粒点)之间,即1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14.5 cM(centimorgan)片段可能包含耳硬化症基因。

3.2 OTSC22001年由 Van Den Bogaert [14]发现的第二个耳硬化症相干基因座位。通过对比利时一个耳硬化症显性遗传家系进行的连锁分析,排除已知的定位在常染色体15q25-q26的区域(OTSC1),发现了定位在常染色体7q的一个片段,用多点连锁分析,Lod值为3.54。进一步连锁分析将其详细定位于D7S495D7S2426之间,即常染色体7q34-q36区域的一个16 cM片段可能含有耳硬化症基因。

3.3 OTSC32002ChenCampbell[15]发现的第三个耳硬化症相干基因座位。通过对塞浦路斯一个耳硬化症大家系进行广谱基因组连锁分析,排除已知的连锁位点OTSC1OTSC2后,发现了第三个连锁位点——OTSC3,定位于常染色体6p的一个片段,该片段包含HLA位点,吻合HLA-A/HLA-B抗原与耳硬化症相干的报道。OTSC3定位于常染色体6p21.3-p22.3的区域,根据EMBL-EBISanger学会的总体物理图谱测定这个片段的物理位置是从23.7 Mb46.0 Mb,并且在这个片段内含有候选基因RING1COL11A2。迩来的研究发现RING1RYBP(YY1 结合蛋白)能和YY1(Yin Yang 1)发生相互作用。YY1是成纤维细胞中COL1A1( collagentype I , alpha 1)启动子的一个转录激活因子,是COL1A1基因转录的正调节蛋白[16]COL11A2也是一个紧张的候选基因,在骨迷路中表达,并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DFNA13)COL11A2启动子含有一个推断为人类特有的胶原调控因素,与G/CBE结合蛋白共同调节前胶原蛋白(procollagen)转录。

3.4 OTSC4是第四个耳硬化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干基因座位。2004年的研究提到,除了已经报道的OTSC1OTSC2OTSC3外,OTSC4已被人类基因组机构命名委员会(Human Genome Organisation Nomenclature Committee)所预留,但是没有公开报道[17]2006Brownstein[18]通过对以色列一个遗传性耳硬化症家系的研究明确了OTSC4的定位,OTSC4定位于常染色体16q21-q23.2的区域,Lod值为3.97。并且在OTSC4的基因片段中包含几个与免疫体系和骨内环境稳态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耳硬化症的合适的候选基因。

3.5 OTSC52004Van Den Bogaert [17]发现的第五个耳硬化症相干基因座位。通过研究荷兰一个大家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硬化症,排除已知的遗传基因之后,对这个家系进行广谱基因组分析和连锁分析,发现了第五个耳硬化症遗传基因位点OTSC5,定位于常染色体3q22-q24的区域。并且分外绘出在D3S1292(远着丝粒点)D3S1744(近着丝粒点)之间的一个15.5 Mb的候选片段,这个片段中包含59个已确定基因和45个待定基因,其中前胶原羧基末端蛋白水解酶加强蛋白2(procollagen COOH-terminal proteinase enhancer protein 2PCOLCE2)和糖硫转移酶2(carbohydrate sulfotransferase 2CHST2)两个基因被认为是最佳的候选基因。已经发现前胶原羧基末端蛋白水解酶加强蛋白2基因产物是一种糖蛋白,能结合I型前胶原(type I procollagen)的羧基末端前肽,并可在发育中的非骨化软骨中高度表达。糖硫转移酶2(CHST2)基因产物是一种高尔基相干硫转移酶(Golgi-associated sulfotransferase),这些硫转移酶能磺化糖蛋白、氨基葡聚糖、酪氨酸肽基和硫酸乙酰肝素,并在细胞间通信中起偏重要作用。

3.6 为确定耳硬化症的遗传背景,国内外曾研究过多种遗传标记(包括HLA)。组织相容性位点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locus antigen, HLA)是位于染色体短臂上的人类重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 MHC), 是具有多态性的遗传物质之一,在免疫细胞间起紧张调控作用。研究发现耳硬化症患者的性别与组织相容性位点抗原(HLA)类型有显明关系, HLA-A9 A11在男性患者中显明升高( P < 0.01) , HLA-A3 在女性患者中较高( P < 0.05)。回顾相干英文文献, 女性患耳硬化症的机会比男性高1.6 , 在组织学上, 女性颞骨耳硬化灶的发生率比男性高1.9 , 女性患者HLA-A3 高效价强烈提醒HLA 的遗传连锁。因此妊娠期女性HLA 分型在证实HLA-A3 升高有发生耳硬化症的伤害方面更有价值。此外,与正常人相比, HLA-A9A11B13的效价在耳硬化症患者中比较高,这一发现强烈提醒了HLA 相干成分的遗传[19]

3.7 COL1A1基因也是一种与耳硬化症遗传有关的基因。胶原基因COL1A1变异导致I型胶原合成削减与耳硬化症的发生有肯定的关系。很多国外文献报道I型胶原(COL1A1COL1A22:1的比率组成的异质三聚体)COL1A1基因与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有密切的联系,COL1A1基因和COL1A2基因变异可引起成骨不全症(包括I型成骨不全),一些临床耳硬化症患者的COL1A1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在I型成骨不全中的表达相似[20]骨质疏松症与耳硬化症也有肯定的相干性,他们含有雷同的COL1A1基因。McKenna [21]研究发现耳硬化症与COL1A1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特异性β1糖蛋白(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多态性有关,证明了骨质疏松症与耳硬化症有雷同的遗传因素。


回到首页
上一篇:遗传性耳聋的分类
下一篇:耳聋基因检测有什么用?



人工耳蜗网| 聋人在线| 中国听障商城| 听障论坛 |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