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语知识 > 浏览文章

中国手语运用方法初探

(作者:轶名   日期:2015年06月23日   加入收藏 )
  • 手语,是相对“言语”而言的。言语,是一种有声的听觉语言,而手语则是聋人在失去听觉功能以后,用肢体动作来代替有声语言与社会进行沟通的一种无声的视觉语言。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手语所起的作用与有声语言所起的作用完全一样,这也是手语之所以能够称得上语言的关键所在,也是语言本质的具体表现。

    手语是聋人的母语。聋人没有手语,就如同听人没有口语一样。聋人丧失了听觉功能,大部分聋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说话的功能,无法与人进行听与说的言语交流,迫使其不得不另寻出路。自然手语应运而生,这是环境逼迫所至,也是人与自然界进行斗争的必然产物。

    手语产生的时间有多长?也许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了简单的手语,总之,笔者认为手语是产生于人类语言和文字之前的。当然,那时的手语也只能算手语的雏形,只是借着非常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达非常简单的意思,还不能算真正的手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手语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真正的聋人手语的兴起、学习和运用,还是近一、二百年来的事。在中国,为聋人办特殊教育学校,使之系统地学习手语的时间还要更短一些。而学者对于手语的重视与研究,更是近年来的才有事。

    就现阶段而言,中国学术界对手语的研究历来存在两大阵营。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手语是不依附于汉语的一种独立的视觉语言。尽管它的产生与运用,与汉语言有着某些内在联系和近亲关系,但是手语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手语有它独特的语法结构(尽管有些手语的语法结构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完全相同,但大多数手语的语法结构和汉语言的语法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手语是依附于汉语的。即中国聋人手语的打法,是按照汉语言的语序和语法结构来打的,每一个手势必须和每一个汉字(词)机械地相对应,不能省略,词序不能颠倒。这种观点遭到越来越多的手语研究者的质疑和反对。

    中国聋人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如象形法、模拟法、引申法、借代法、表意法、偕音法、约定俗成法、一词多用法、删繁就简法、将错就错法、拼音法等多种多样的手语表达方式,使中国聋人手语从简单的形象模仿向科学性、合理性方面全面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手语的内涵。今天的中国手语,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语种,一门新的学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和语言学家的认同。笔者现将中国聋人常用的几种手语使用方法及其含义介绍、解释如下:

    一、象形法:

    象形法是指用手语(包括肢体和神态配合)模仿事物形态的一种形象动作。例如,双手十指搭成“A”形状,就像屋顶,手语就是“房屋”、“房子”或者“家”。一手握拳,伸开拇指和小指,在胸前作飞行状,手语就是“飞机”。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掌上,大拇指和食指互相弹动,状如虾在跳动,手语就是“虾子”。

    二、模拟法:

    模拟法是指用手势语(包括肢体和神态配合)模拟事物运动状态或者叙述事情经过的一种方法。例如,如果叙述事情的经过,常常会用走动、挥拳等多种方式活灵活现地模拟当时的情景,使人如身临其境,直观性很强。

    三、借代法:

    有些词比较虚,不好用象形法的方法来用手势形容,但可以采用借代法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工人”这个词,是没有具体形状的,只好用双手搭成汉语“工人”两个字来代替。这就是借用汉语字形的借代法。

    四、引申法:

    引申法是指用一个词的意思,引申出另外一种意义的方法。例如“国庆节”,不是打汉语“国”、“庆”、“节”这三个独立的单词,而是打成“十、一”、“节”,“建军节”打成“八、一”、“节”,使用引申法通俗易懂,这就是引申法的高明之处。

    五、表意法 :

    表意法是指手语所表达的意义,在字面上来看,和汉语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实际上又密不可分。例如手语“武汉”,并不是“武”与“汉”两个单独汉字字面意义的打法,而是综合武汉市三镇的特征,一手伸开拇指、食指和小指,放在另一手掌心,代表武汉是由三个城市组成的。又如“拉萨”,不是先打“拉东西”的“拉”的手势语,再打“菩萨”的“萨”这两个汉字手语词,而是结合拉萨多庙宇,而庙宇又多尖顶的特点,先打出“房屋”的手势,再双手伸出拇指和小指,连续打出像房屋(庙宇)尖顶的形象手势,这就是表意法。

    六、偕音法:

    偕音法是指利用汉语言的偕音特点,把一种比较虚的词语用能够形象表示事物的实在词模拟出来。例如“华侨”这个词,因为没有具体的物体存在,比较虚,但是,与之偕音的“花”、“桥 ”都是很实在的实物,就可以打汉语“花”、“桥”两个汉字的手语,从而把“花”、“桥”两个词连接起来,变成“花桥”,偕音就是“华侨”。

    七、约定俗成法:

    约定俗成法也叫创新法。由于交际的需要,一些聋人集聚在一起,往往会对一些人名和一些本地的地名等,根据其汉语的名称和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分析,创造出一些新的手势语。经过互相传递和锤炼,就相对固定下来,形成新的手语。例如“长沙”,自然手语的打法是拇指和食指、小手指相捏,向上作抛撒状,而不是《中国手语》书上的“长”与“沙”两个独立的汉语手语词的结合体。至于“长沙”这个词为什么要打成抛物状,至今没有人能够弄懂其真正的含义和出处。你也这样打,我也这样打,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股约定俗成的力量。

    八、一词多义法:

    我们知道,中国汉语言词汇丰富,但是仍然有许多词语,一个词包含着多种含义,中国手语也是如此。有一些自然手语,也是一个手语词能够作多种解释的。一个手语词在不同的语境面前,就会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聋人摆动食指,是一个疑问句式,在不同的对话者面前,这句疑问句也许是问“为什么”?也许是问“在哪里”?也许是问“什么事”?也许是问“怎么样”?点动食指和中指,也许是说的“对”,“对对对”,也许是说的“是的”。如果要确认这个手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首先要知道当时对方说的是什么。

    九、删繁就简法:

    聋人利用手语进行交流,不仅要求手语表意清楚,打得美观、流畅,而且还要讲求效率,长话短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聋人在进行手语交流的时候,其手语语法结构和汉语言语法结构并不是一样的,不仅许多虚词、连接词省略不打,就是许多实词也不全打出来。例如“共产党员”这个词,一般都只打“共”、“党”、“员”三个词,而把“产”这个词省略掉,只要大家看得明白,越简单越好,这就是删繁就简法。

    十、将错就错法:

    以前由于中国教育水平不高,聋人要想读书比登天还难,因而大多数中国聋人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对于一些字形差不多的汉字,许多聋人往往分辨不清而容易混淆,因而创造的一些手语也存在不少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错误。例如由于“蚊”与“蛟”两个字,在字形上差不多,不少聋人往往把蛟龙的“蛟”字当作蚊子的“蚊”字。有一则笑话:南昌有一座蛟桥,但是当地聋人都把蛟桥的“蛟”字手势打成蚊子的“蚊”字的汉字手势,“蛟龙桥”因而也就变成“蚊子桥”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概念错误的手语流传下来后,没有人及时予以更正,习惯成自然,已为大多数聋人所接受。你如果打手语问“蛟龙桥”在什么地方,可能大多数当地聋人都会回答不知道,但是如果你问“蚊子桥”在什么地方,则当地大多数聋人都知道你说的这座桥所在什么地方,“蚊子桥”已成为“蛟龙桥”的地方手语地名专用名词,已经不容易更正了,这和某些成语的形成情形很相似,也只能将错就错。

    十一、拼音法:

    拼音法是指用手指做出代表有声语言的字母各种形状,并按照语言的顺序和规则,连续打出汉语读音的手语的一种方法。而且一般都只打每个字的头一个字母。例如,毛泽东,拼音是Mao ze dong ,只用手指打m c d 三个字母就行了。拼音法一般用于人名和地名,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上面十一种手语表达方式,仅仅为大多数聋人所熟悉的手语运用方法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社会在发展,中国聋人手语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地创造、发展和更新。

    以上所述亦是一家之言,肯定存在不少不正确的观点和错误,欢迎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 (责任编辑:聋人在线)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法手语”和“聋人手语”初探
    下一篇:想学好手语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