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刷屏的背后,吐露着中国8000万听损老人的生存隐忧
近日,即将90岁的袁隆平院士接受央视采访的一段视频刷屏了同伙圈,也让老年性听力损失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20多分钟的采访中,袁隆平院士谈梦想、谈担忧、谈身体!尽管对于时间的逝去和身体的衰老,袁隆平院士吐露出格外的豁达,但他也坦言听力降落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未便。
▲袁隆平院士在采访中谈听力降落
《面对面》也曾于2013年、2016年采访过袁隆平。在之前的两次采访中,由于听力赓续降落,记者也必要尽量靠近,并进步声音提问,而袁隆平则每每必要前倾身体才能听清问话。看来袁隆平院士的听力降落也不是近两年的事情了。
为什么袁隆平院士不配个助听器呢?
袁隆平院士在采访中提到,他不是没有配助听器,而是配了助听器不管用。
什么?袁隆平院士的助听器都不管用,那我们还要信赖助听器么?
2018年末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49亿,其中≥65周岁的人口约1.67亿。
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性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25%-40%,75岁以上的比例约为40%-66%,而到了85岁以上,比例则高达80%。
老年人群听力损失的防治工作形势严厉、刻不容缓。
老年性聋的干预体例重要是验配助听器,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尤其是恬静环境下言语识别率较好者,建议首选助听器作为听力补偿手段。
但是现实应用中,许多老年听障患者买了助听器都不想用,这是为什么呢?
黄治物教授曾在报告中提到,这种情况重要是由于以下缘故原由:
1.助听器没有验配调试好
2.没有使用耳模或耳模不合适
3.助听器使用不当
4.助听器性能太差
5.没有经过适应性训练和听觉训练
6.耳朵自己辨音能力差
超过60%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干预结果不佳的缘故原由是助听器的验配没有到位。
一份关于老年人对佩戴助听器的抱怨的统计数据(共106项)表现,其中增益不合适占34%,有杂音、助听器啸叫、使用维护困难各占6%,耳朵不适和噪声环境下交流相对差各占5%。
老年性聋具有高度可干预性,且结果极明显,如能精确和规范干预,有用率在80%以上。
老年听力损失的治疗和干预与其病因密切相干。首先强调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同时按照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宜的干预方法。早期以药物和凝听训练为主,结果不佳时酌情验配助听器或植人人工耳蜗。
老年患者助听器验配流程
1. 助听器预选
老年听力损失可能存在持续加重的趋势,选择助听器时应留有肯定备用增益空间;对年龄较大且手指天真度欠佳的患者,保举选配耳背式助听器;对轻、中度听损者可选用较舒适的“开放耳”助听器,也可制作硬耳模。总之,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应尽量避免选配定制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
2. 助听器验配
助听器的验配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结果。因此,建议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到专业医疗机构或有天资的助听器验配中间进行验配。验配师可通过模仿日常生活场景,根据患者的感受适当调整助听器参数,增长其对助听器的适应。
3.验配后评估及处置
老年人佩戴助听器欲达到写意结果,在验配前、后过程中都要进行精准微调,且避免过多使用程序选择功能。对于学习接受能力优秀者,可根据其需求保举适合的助听器辅助装配。
4. 助听器的使用及维护
应细心地向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和/或监护人交待使用助听器的各种细致事项。
5. 跟踪随访
助听器验配后要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助听器的使用以及患者听力损失的转变情况,据此优化调整助听器参数或转诊至专科门诊做进一步诊治。
老年患者助听器验配的细致事项
1.碰到以下情况应首先考虑转诊就医,临时不宜验配助听器:
(1)传导性听力损失;
(2)3个月内的突发性听力损失;
(3)进行性或波动性听力损失;
(4)伴有耳痛、耳漏、耳鸣、眩晕或头痛;
(5)外耳道耵聍栓塞或外耳道狭小/闭锁。
2. 对于言语识别率过低,有中枢病变和/或认知停滞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应耐心诠释助听器结果的期望值。
3. 耳鸣可能会影响助听器的使用结果,但部分患者佩戴助听器后耳鸣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应耐心向患者诠释并建议其尝试佩戴助听器。
4. 在使用助听器过程中,假如出现听力降落、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师进行评估。
2019年《老年听力损失诊断和干预专家共识》强调,为老人验配助听器的关键是使其能在不同的凝听环境下轻松理解语言,重新获得对声音的真实感受,最终接受助听器并从中获益。
参考资料:
1. 黄治物教授. 老年性聋知多少
2. 老年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专家共识(2019)
[责任编辑: 郭勇]
下一篇::别人家孩子!13岁少女国际期刊发文烘手器会损害儿童听力